
《世界哲学》

李晨阳:做“孟子式”哲学,力促中国哲学成为
无独有偶,西方著名的伦理学家斯洛特(Michel Slot)在2018年文章《阴阳与心》中谈到,西方的mind远不如中国哲学的“心heartmind”更适合描述人的道德心理学。所以,当代伦理学应该借助“心”的概念。用这第二个意义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哲学已经开始登上世界哲学的舞台,但是还远远没有成为世界哲学。
《品格Character》一书运用到了中国哲学资源
作者:李念
另一个衡量标准,要看其他国家学者会否用中国哲学资源来建构当代世界哲学。李晨阳以自己的美国导师Joel Kupperman教授为例,他在1990年代出版了《品格Character》一书,认为哲学界用康德伦理学或者功利主义哲学去解决伦理困境时,就仿佛是“打一个响指去解决困难”,实际忽视了伦理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那么伦理学就要研究品格,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会运用到亚里士多德的资源,儒家的资源和印度的资源。这本书就有建构目的,指出不能把道德主体看成简单的大脑。“这里,中国哲学就是一种建构资源。”
南乐山提出的比较哲学的两个维度
我们可以在两个意义上理解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第一个意义是在世界各地学习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哲学。比如在牛津大学出版的手册书《世界哲学》里,第一部分就是中国哲学,她也是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现在世界各地学习中国哲学已经比较普遍了。李晨阳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耐人寻味,北美高校的哲学系开设中国哲学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或是因为学生们对中国哲学充满好奇,当宗教系和东亚系开设中国哲学课程门庭若市时,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也助推越来越多的哲学系下定决心开设了中国哲学课程。以此标准来衡量,中国哲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世界哲学。
他首先也是澄清对比较哲学的误读。比较哲学不仅仅是拿两种成型的思想来比较,只做了解的工作,而是也要通过比较进行规范性的建构。这种建构性的比较哲学以解决当代问题为目的,做的是有创见性的理论工作。美国的著名比较哲学家南乐山(Robert Neville)先生主张,比较哲学有客观主义的和规范性的两个维度。前者是通过比较来认识已经存在的哲学思想,后者则是当下的哲学建构工作。
如何避免将孟子式思想误解为孟子思想?
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的第二个标志是有大量哲学工作者了解并借用中国哲学的资源。这些人包括专门做中国哲学的学者。他们是中国哲学的专家,有学术方面的权威。同时也包括非中国哲学研究者。后者的主要兴趣不在中国哲学,但是对中国哲学有兴趣,可以借助中国哲学的资源。对于他们不应要求能够读中国原典,只要有基本了解、有足够的兴趣,他们就可以利用中国哲学的资源,构建他们自己的哲学思想,并且在做中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哲学。
如何判定中国哲学已成为世界哲学?
编辑:李念
安乐哲通过角色伦理在建构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康德学说和德性伦理学的新学说
中国哲学是否已经是一种世界哲学?这和新世纪初2001年德里达来中国时的追问“中国哲学是哲学吗”看似相像,其实20年间已经是两个命题,这也是中国哲学话语权的提升。
作为前任会长,23日下午李晨阳讲述了最具有观察角度之一的话题——中国哲学如何成为世界哲学
“作为一种世界哲学的中国哲学”,这样的讲座话题,行走到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先导名家讲座的第九讲,让不少哲学爱好者松一口气,暂时忘却了往期讲座标题中字面意义的思辨烧脑。仿佛是剧终前的谜底,这个在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国际大会,主题是“世界视域中的中国哲学”,先导讲座是否要为中国哲学的世界地位有个界定,给国人一个文化自信的底色。已经是?还在路上?未来会怎样?而对于业内人士,却是一个很难给出实证量化的话题,好在主讲者是李晨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在美求学教学多年,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他的著作《道与世界相遇》也赢得业内外人士广泛好评。
牛津大学出版的手册书《世界哲学》里,第一部分就是中国哲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另一位美国学者Connolly在2015年时也指出,比较哲学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客观性的,指翻译性的、解释性的维度,另一个是建构维度的,是解决当前的哲学问题的建构工作,了解其他哲学资源是为了将问题的解决往前推,而不是缠绕历史问题,这才是一种规范性的比较。他以黄勇运用中国哲学资源中的庄子来解决世界问题中的相对主义为例,以宋明理学的资源试图解决事实和价值的断裂。李晨阳又举安乐哲的“角色伦理”,一方面是对儒家伦理的解说,中国哲学要基于家庭和社会角色来规定道德义务;另一方面,安乐哲也在建构一个伦理学说,这是不同于西方的康德学说和德性伦理学的新学说。